多年前,一份小小的咖喱遠渡重洋來到日本,它出現在了家家戶戶的餐桌之上,改變了日本海軍的飲食模式,甚至讓「日式咖哩」成為了世界咖哩中獨樹一格的料理菜系。
日本最早對咖哩的認知,源自江戶時代末期。
為了促成日美友好而前往美國的日本現代化之父「福澤諭吉」將《華英通語》中英詞典帶回日本并翻譯出版,在咖哩被引進日本前,替“Curry”標記了“コルリ”的讀法。
明治維新開放港口后,咖哩隨著西方列強正式進入日本,“コルリ”也正式納入日本人的生活用語之中。
明治維新后(1872年),禁肉令的解除讓吃牛肉被視為文明的象征,于是咖哩烹煮的肉食料理,成為了當時高級餐點的象征。
不過,咖哩的普及實則跟戰爭有關。
咖哩具保存、攜帶容易與菜肉兼具營養可口等多項優點,日本海軍學習英國海軍之伙食,將咖哩與蔬菜燉肉加上小麥粉搭配米飯,成為著名的“日本海軍咖哩”。
1950年代的日本,經歷二戰后日本百廢待舉、原料缺乏,咖哩與日本的米食文化結合,不但開始有餐廳提供咖哩飯菜單、咖哩粉銷量提升,甚至被納入學校菜色中;發展出屬于日本的「歐風咖哩」,加入蘋果、蜂蜜、白醬等。
直到今天日本咖哩延伸出的料理種類超過10種,在日本各地也發展各都道府縣當地特產物的咖哩,無論是北海道的熊肉咖哩、淺草寺名產和?Я姘、黑咖哩等,甚至考究的將咖哩粉研發成咖哩塊。
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食肉文化,關西咖哩飯多用牛肉,而關東多用豬肉。
除了食材可變,日本人迷戀咖哩之深,還促使他們開拓出了各種咖喱的新吃法,可說是將印度人的咖哩發揮到了最極致。
湯咖哩 スープカレー
約40年前從北海道札幌發源,目前是日本全國人氣非常高的一道料理。
咖哩烏冬面 カレーうどん
昭和時期,日本流行洋食,于是便有了洋氣的本土料理:咖哩烏冬面。
由于經過一夜,咖哩內的食材充分吸收醬汁,整體的味道更濃稠,與鰹魚高湯非常搭配,日本所有的烏冬面專賣店都一定會有這道料理。
奶油白咖哩 カレーシチュー
這道料理其實是將咖哩與日式奶油燉菜“シチュー”結合,在日本家庭中非常常見。口感比一般咖哩更濃稠、滑潤,奶味偏重。
幾乎全日本小學都會有這道中餐菜單,媽媽在家也會做給小孩吃,對日本人來說,就是小時候令人懷念的味道。
咖哩面包 カレーパン
咖哩面包出現于1927年,出因為面包炸得脆脆的外皮,和咖哩內餡的味道非常符合,從那之后便開始廣受日本人喜愛,直到現在都還是非常有人氣,幾乎每間面包店都一定會有咖哩面包。
麻婆咖哩 マーボーカレー
把咖哩和他們常吃的麻婆豆腐融合,主要是麻婆豆腐的辣味加上咖哩的香味。
雖然不是定番的料理,但也受到相當多人喜愛。
咖哩拉面 カレーラーメン
咖哩拉面的基底湯汁主要都是拉面的基底湯,像是豬骨、醬油或是味增湯,再加入咖哩調味。
在日本人心中,咖哩即「元氣」的象征,黃澄澄的色彩就如同被施予魔法般,食畢就能補充一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