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在日本少有不打工的。日本物價高房租貴,一萬人民幣,在東京非中心區只能勉強生活兩個月,除了少數生活費完全父母提供的大神們之外大多數留學生都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打工,除了是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之外也是快速提高日語融入當地生活的一種手段。日本的入國管理局對留學生打工有著嚴格的規定,一周不可以超過28小時。政府認為留學生最本質的事情還是學習而非打工,因此留學生超時打工在日本是一件很嚴重的違法行為,一旦查到拒絕審批次年簽證。日本是一個少子高齡問題嚴重的國家,各行各業都缺人手。與中國不同,日本的打工市場發展的很成熟,開放度很高。高中生既可以開始打工,大家可以自由的在app上尋找各種工種,明碼標價,報銷路費。政府規定東京二十三區最低時薪960日元,一般最缺人手的行業料理店基本都是1000日元,晚上十點之后會漲到1200日元左右。此為背景。
受經濟影響,樓主來日本的第二周開始了打工生涯。即使招聘信息上寫著未經驗者也可,但作為一個剛來日本不足十五天的歪果仁,人事在面試我的時候還是表示出了充分的懷疑和不確定。但日本人不會直接的拒絕,通常會委婉的說,如果合格我們會在一周內通知您。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對初來乍到的求職者,他們更信任中介介紹,朋友推薦這類讓人安心的方式。故而經朋友介紹我面試并通過了在日本的第一份兼職——居酒屋。居酒屋是日本人下班之后約上三五好友放松的最佳場所,比之華麗精致的西餐廳或簡約莊重的和式餐廳,它更讓人感到輕松和隨意。白天在辦公室里不茍言笑的上司可能在居酒屋里大笑著拼酒,妝容精致踩著高跟鞋的白領也可能喝著啤酒抽著煙和朋友聊得正嗨。在居酒屋上班之前我對日本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禮內斂客氣乘電梯都不會大聲說話,然而這份工作讓我認識到了他們的另一面,幸好天花板夠結實(//////)雖然每天背復雜的菜單快要瘋掉,但是上班后遇到各種事情還是讓人覺得奇妙有趣。戴著眼鏡的大叔拿著中國地圖認真的尋找我口中的七朝古都,燙著卷毛的小哥大著舌頭嚴肅的告訴我最喜歡成龍,頂著朋友的嘲笑強行安利《明明白白我的心》。這家店已經是第二代,因為很有名如果不提前預約很少會來了就有位子。偶爾也會接周邊幾個熟客的外賣單,我就會背著小挎包行走在最著名的歌舞伎街區,穿過幾條小巷把外賣送到客戶手中。對,沒錯,居酒屋在不夜城新宿的正中心——歌舞伎町。所以送外賣的途中我會看到日本年輕人的夜都是如何度過的。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我想大概是,紙醉金迷的天堂。
在居酒屋打工三個月后學校開始了護理課程,每日的課業開始繁重起來,考慮到通勤時間,想換個離家近點的工作,于是辭職面試了一家放課後ディサービス——即放學后托兒所。因為有寒假國內幼兒園生活老師的經驗和中國護士證,boss被我忽悠成功,于是我的第二份兼職是離家十分鐘路程的托兒所。日本的小孩子都是下午3點放學,我們會把他們接過來,陪著他們寫作業,吃零食,做游戲,5點30左右送他們回家。唯一與眾不同的一點是,這里都是有知的障礙或自閉癥的孩子。他們在專門學校里學習最簡單的語言和穿衣吃飯刷牙洗臉等生活技能,放學后在托兒所度過剩下的時光,等到父母下班的時間再送回家。從幼兒園到初中各個年級的孩子都有,但真的無論哪個國家孩子,該熊還是會熊。我眼睜睜看著自己從一個溫柔可愛小姐姐化身為咆哮暴躁女魔頭,因為有智力障礙的原因,正常的解釋他們并不能理解,只能看著這些折磨人的小惡魔一遍遍安慰平息自己蠢蠢欲動犯罪的心。直到熟悉起來孩子們對我有了安全感之后才變得特別的乖。因為托兒所每個月都要舉行一次活動,所以我們會在節假日時組織孩子們一起去科技館,水族館,博物館等等,也會開車去很遠的地方遠足摘葡萄和橙子。天氣晴好的日子里我們會帶著孩子們去海邊或者公園,留學時光就這么在工作與學習之間慢慢轉換流淌著。
回想過去一年的打工生涯,總覺得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留學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每一天都是有規劃著度過的,與在國內悠閑度日不同,每天都要分隔好自己的時間,既忙碌又充實。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打工,語言表達能力決定了工種和勞動程度,但無論什么工作,只要認真努力,就會有所收獲。
所有年輕與不再年輕的人們,為著夢想,在自己的城市努力拼搏著。一年后我們又在做些什么,遇見怎樣的人生呢。